雷曉光教授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特別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以及應用活性小分子探針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創新藥物研究中新的藥物靶點發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近年來,他主持/承擔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863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等多項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在Nature,Cell,Nat.Chem. Biol.,Angew. Chem. Int. Ed.,J.Am. Chem. Soc.,Chem. Sci.和Cell Res.等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申請美國和國際專利5項,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獎勵。教育背景:
2014年12月至今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2006 - 2008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斯隆 - 凱特林癌癥研究中心,生物有機與藥物化學博士后研究員,合作導師:Samuel Danishefsky教授 研究領域:
化學生物學,天然產物合成,藥物化學
研究方向:
小分子影響了許多重要的生物過程,因此它們可以被認為是生物中心法則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可以是通過自然進化選擇的天然產物,也可以是通過有機合成制造的藥物分子和化學探針。我們課題組致力于應用新穎的活性小分子和化學手段去系統深入地研究重要生命過程,闡明生物信號傳導通路中新的分子作用機制,去驗證全新的藥物靶點從而幫助解決重大醫學難題。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1、用化學遺傳學手段研究與人類重大疾?。ㄈ纾喊┌Y,感染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相關的生物通路分子作用機制和調控方法;
2、運用活性天然產物發現新的生物靶點和闡明新的生物作用機制;
3、開發新一代高效的生物相容反應,并且將其應用在生物分子標記,追蹤等化學生物學研究中;
4、尋找和發現新的藥物靶點,利用藥物化學手段設計并且合成相關小分子進行創新藥物的研究。
獲得獎勵:
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四面體青年科學家獎(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7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6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 by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CSJ),2015
Roch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4
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2014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3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3
國際化學生物學協會(ICBS)首屆"Young Chemical Biologist Award",2013
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2013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3
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201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0
IUPAC Young Chemist Award,2009
第二屆“春暉杯”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007
NESACS-JCF/GDCh ExchangeScholarship to Germany,2005
Student Fellowship for the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2005
SugataRay Memor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Boston University,2005
寶潔學術卓越獎學金,北京大學,2000